<民宿日記 :  尋根閩南文化 認識僑鄉文化 >


 


我們是閩南人,祖籍福建漳州,記得國一時暑假,父親曾叫我用毛筆沾白醋謄寫家譜,(共數十頁,還謄寫了兩份呢,手酸得很~)記得族譜中記載祖先來自福建 ,  輾轉到台灣宜蘭定居.這幾年到金門後,看福建地圖找到漳州祖籍,對遠古祖先有更多的認識,如果你也是閩南人或許可想想要不要追本溯源一下自己的歷代祖先遷移路線~


 


金門這蕞爾小島算是全世界閩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區,因大陸的閩南建築與文化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及現代化政策下已被破壞殆盡,台灣也朝現代化發展 , 閩南建築剩下零星的分布,而金門是世界上戒嚴時間最久的地區,也因此保留相當完整的閩南建築與文化,同時也遺留不少當年先民外出到南洋打拼帶回來之僑鄉文化.


 


民國初年金門因地小貧瘠資源缺乏 , 有很多出洋客到南洋(印尼,菲律賓等)討生活,日子過得相當堅苦 , 其中有不少成功者賺了大錢匯錢回鄉給家人蓋洋樓 , 以彰顯成就或告訴祖先他們的努力,造就獨樹一幟的中西合璧建築.


 


民宿的建築物為薛永邁先生所有,先生曾讀過廈門大學並赴菲律賓深造,之後亦到南洋經商,賺了錢蓋了這棟巧妙地融合東西方元素的洋樓古厝,


 


有傳統閩南花崗岩砌牆與馬背狀屋頂 , 右護龍疊樓上有瓜狀欄柱(取其多子多孫之意) , 雨廊側邊有泥塑鯉魚,雨天會從魚嘴巴裡吐出水來作為排水之用,下雨時就有幾道優美弧線從上傾洩水柱而下.其中兩條水柱剛好落入用陶器材質製作的古井裡,大嘆設計者之情趣巧思!


 


屋頂少不了中國傳統斗拱技術支撐,窗戶是用兩面類似四字型的木窗結合,左右移動時兼具微調空氣與光線功能,


 


欄柱扶手與底樓立柱是採花崗岩製做,石材堅硬無比,密度頗高,以至於下雨時幾乎不見其滲入石頭內部,


 


欄柱上亦有泥塑玫瑰 , 明顯是西方語彙 , 我猜也是求花開富貴並加上一點西方的浪漫 ;  部分牆面與屋簷角落有從日本傳來的彩色磚 ,  據說最早從拜占庭帝國傳到日本,五口通商年代再從日本傳到福州, 廈門;最後再從廈門傳來金門


 


抬頭一望,洋樓的馬背屋簷赫然發現兩個張開翅膀的小天使,仔細一看才知究竟,東西方建築元素巧妙合體 ~靜下心來,清晰地遙想著閩南祖先的生活文化,有一種源遠流長之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民宿藍少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